楼主 |
课程地址:点击查看本课程最新任务列表
用户购买价格:5金币 本套试题答案购买后显示 购买本答案
【上面答案为下列试题答案,请核对试题后再购买】www.botiku.com零号电大
1. 婴儿期同伴交往第一阶段客体中心阶段,婴儿同伴交往的对象更多集中在( )
A. 同伴行为
B. 同伴间的模仿行为
C. 玩具或者物体
D. 其他婴儿
2. 一般来说,在学前儿童游戏中,3-4岁幼儿普遍是( )
A. 独自游戏
B. 平行游戏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3. 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从最初的、零散的相互动作逐步发展到( )相互作用。
A. 复杂的、互惠的
B. 复杂的、亲密的
C. 简单的、互惠的
D. 复杂的、单向的
4. ( )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
A. 同伴关系
B. 亲子关系
C. 性格
D. 气质
5. 亲社会行为中的利他动机是指( )
A. 关心
B. 分享、合作
C. 自私的、期望得到奖赏的亲社会行为
D. 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亲社会行为
6. 一般出现合作行为的年龄是( )
A. 4-5岁
B. 2-3岁
C. 5-6岁
D. 3-4岁
7. 儿童助人行为在( )达到顶峰
A. 幼儿园初期
B. 幼儿园后期
C. 小学中期
D. 青少年期
8. 一般情况下,个体的安慰行为是随着个体( )能力发展而发展的
A. 语言能力
B. 共情能力
C. 移情能力
D. 理解能力
9.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 )的行为。
A. 对自己有益
B. 对他人有益或者对社会有积极影响
C. 对家庭有益
D. 对社会有积极影响
10. 对于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亲社会行为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且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文化背景差异
B. 亲社会行为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存在性别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
C. 亲社会行为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且不存在性别差异和文化背景差异
D. 亲社会行为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存在性别差异,但是不存在文化背景差异
11. 学前儿童对社会规范认知的三个阶段是( )
A. 服从、模仿和理解
B. 服从、理解和模仿
C. 理解、服从、模仿
D. 模仿、理解和服从
12.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斯金纳把人的行为分为( )
A. 操作行为和社会认知
B. 应答行为和强化行为
C. 操作行为和应答行为
D. 操作行为和强化行为
13. 4-5岁儿童社会认知的年龄特点是( )
A. 能完全理解他人的观点
B. 能知道别人的想法和自己的不一样
C. 开始能够试图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理解对方的观点
D. 开始理解不同的立场有不同的看法
14. 5-6岁儿童对社会环境和社会规则认知的特点是( )
A. 对社会规则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能作简单的道德判断
B. 能够从事物背后的动机来进行道德判断,但是仍然相信权威
C. 知道更多的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并且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反应
D. 能够理解社会规则,但是不能做道德判断
15. 3-4岁儿童对社会角色的认知特点是( )
A. 知道更多的职业及其特征,并开始对不同社会角色形成基本观念,比如领导、家长等
B. 知道有不同的社会角色,对职业开始有了初步的认知,但是认识程度受到其生活环境的影响
C. 对自己将来要承当的社会角色有了基本的期望
D. 对社会角色有了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知,并且对自己将来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有了基本的期望
16. 小班儿童归属感的主要特点是( )
A. 对家庭的依恋
B. 对幼儿园和集体的归属感
C. 对集体的归属感和对国家民族的归属感
D. 对社会的归属感
17. 根据鲍尔比对儿童依恋产生与发展过程的划分,2岁以后儿童属于( )
A. 前依恋期
B. 依恋关系建立期
C. 目标调节的伙伴关系期
D. 依恋关系明确期
18. 心理学家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超脱阶段
A. 调节阶段
B. 失望阶段
C. 绝望阶段
D. 等待阶段
19. 惩罚法一般分为三类:责备、( )、暂时隔离
A. 站反思角
B. 辱骂
C. 人身攻击
D. 剥夺
20. 被强化人出现他人所期待的操作性行为后,如果立即得到他所需要的强化物,则被强化人再次发生同样操作性行为的可能性和次数会增加,这种强化叫()
A. 行为强化
B. 消退
C. 正强化
D. 负强化
21. 根据班杜拉的替代学习原理,行为训练法强调( )
A. 观察
B. 模仿
C. 强化
D. 忽视
22. 在学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中情感训练法包括( )三个步骤
A. 观察
B. 移情
C. 情感体验
D. 情感追忆
23. 亲社会行为从动机出发可以分为( )
A. 利他动机
B. 互惠动机
C. 利己动机
D. 合作动机
24. 学前儿童同情心的产生基于( )
A. 互相帮助的意识
B. 对各种事物的经验
C. 丰富的想象
D. 乐于助人
25.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 )来进行
A. 教师和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暗示与提醒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B. 为儿童创设共同活动的机会,引发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C. 用实际生活情境和故事、图画书等,向儿童介绍一些亲社会行为,并教给儿童正确的方法
D. 组织专门性的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认知和行为训练
26.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心理学家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27. 学前儿童对社会规范的认知主要来源于( )
A. 父母、教师的影响
B. 同伴互动
C. 法律和道德规定
D. 社会要求
28. 学前儿童归属感发展具有以下特征( )
A. 由近及远
B. 由小到大
C. 由个体到群体
D. 由熟悉到陌生
29. 幼儿园教师通过( )设计促进幼儿归属感的教育活动
A. 通过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培养集体荣誉感
B. 鼓励交往和互动,让孩子尽快融入集体
C. 通过日常竞赛性活动,激发集体荣誉感
D. 通过专门性活动和渗透性活动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30. 幼儿的行为问题一般表现为( )
A. 行为不足
B. 行为过度
C. 行为不良
D. 不适当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