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 发表于 2017-2-22 10:35:08

国开电大课程编号01544文论专题形考任务1答案

**** 本内容需购买 ****<br><font color="#ff0000"><font face="&quot;">【上面答案为下列试题答案,请核对试题后再购买】</font></font><font color="#ffffff"><font face="&quot;">www.botiku.com零号电大</font></font><br><font color="#ff0000"><b>题目序列是随机的,请按题目关键词查找(或按快捷键Ctrl+F输入题目中的关键词,不要输入整个题目)</b></font><br><p style="line-height: 24px; text-indent: nullem; text-align: left;"><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Georgia,"><b>判断题(1-5题)</b></font></font></p><ul><li>“兴观群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共同规律,就是在孔子那里主要是针对“用诗”,即发挥文艺社会作用而提出的“兴观群怨”,在后世都逐渐与“作诗”结合起来,使“兴观群怨”不仅成为对文艺社会作用的一种自觉认识,而且成为对文艺创作的一种明确要求。</li><li>“兴观群怨”之“怨”,广义的“怨”,也就是把“怨”看作是对人的各种情感的一种代称。</li><li>“兴观群怨”之“怨”,狭义的“怨”,也就是照字面意思所理解的“怨”,它是由种种不满意所引发的一种特定情感,包括忧怨、哀怨、怨恨等等。</li><li>“兴观群怨”之“群”,是孔子以“诗教”为特色的文艺观的一个鲜明体现。首先,它鲜明体现了孔子“诗教”的目的在于“仁”。“群”就是人与人相亲相爱,和谐相处。其次,孔子之所以强调“诗可以群”,是因为看到了文艺在使人“群”方面具有独特的审美感染作用。</li><li>《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之首,也是刘勰创作论之总纲。</li><li>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穷而后工”说等。</li><li>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比如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以及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等。</li><li>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是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准则,所以也被称为“仁学”。(<b>对</b>)</li><li>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li><li>孔子所说的“兴”的含义,就是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li><li>老子是“道不可言”的首提者,也最直接、明了。</li><li>刘勰对作家个性和创作风格的最高要求是要有“风骨”,要“风清骨峻”。“风骨”一词原用于品鉴人物,后移于画论和文论。</li><li>在庄子看来从微观角度而言人们的思想无法完整地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所以“言不尽意”。</li><li>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刺”,指的是文艺作品培养接受者审美接受能力的作用。</li><li>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提”,实质上,就是审美心理学所说的“移情”。</li><li>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薰”,即文艺作品通过向接受者展现“他境界”而培养接受者创造力的作用。</li><li>著名的改良派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浸”,是就文艺的情绪感染作用而言的。</li><li>庄子的文艺观,实际是散布与涵泳于他的哲学思想之中的。</li><li>庄子是“道不可言”的首提者,也最直接、明了。<br></li></ul><p style="line-height: 24px; text-indent: nullem; text-align: left;"><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Georgia,"><b>单选题(6-10题)</b></font></font></p><ul><li>《文心雕龙》风格论集中于《体性》篇。依刘勰之意,作家的创作个性包括有才、气、学、( )等四个方面的因素。</li><li>“兴观群怨”说是孔子“ ( ) ”文艺观的代表。</li><li>后世文论家在“兴观群怨”说基本精神的影响下,不断提出一些新的有关文艺社会作用的命题,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梁启超的“熏浸刺提”说等是“兴观群怨”中“ ( ) ”的丰富和完善。</li><li>孔子“兴观群怨”中的“观”是就文艺的( )作用而言的。</li><li>孔子的文艺观是他的“( )”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li><li>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批评方法有“六观”,即: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 ( <b>)</b>,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li><li>刘勰的批评与鉴赏思想贯穿于《文心雕龙》全书,批评与鉴赏的篇幅当数《知音》篇。批评原则有“六义”,即:一则( )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贞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li><li>梁启超“薰浸刺提”说对文艺社会作用的阐释,侧重于文艺作品的美感特征与接受者审美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其对文艺的审美特征的探讨,是对( )的一种 “放大”研究。</li><li>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 ( )”</li><li>通过艺术形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 ) 。</li><li>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高峰期,其间曾先后出现过文论史上的若干个“第一”,下面选项中正确的是( )。</li><li>为强调“大美”之自然、本真、天放的独特禀性,庄子从比较的角度说到“三籁”之声。其中除了“地籁”、“人籁”还有( ) 。</li><li>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其西晋陆机的“ ( )”就是例证。</li><li>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唐代司空图的 ( ) 就是明显的例证。</li><li>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宋欧阳修的( )就是例证。<br></li></ul><p style="line-height: 24px; text-indent: nullem; text-align: left;"><font color="#333333"><font face="Georgia,"><b>简答题(11-12题)</b></font></font></p><ul><li>“通变”说对文章写作有哪些启迪?<br></li></ul><ul><li>怎样看待刘勰关于文学的发展问题?<br></li></ul><ul><li>怎样理解庄子的得意忘言?<br></li></ul><ul><li>庄子“言不尽意”说到《易传·系辞》、魏晋玄学,由陆机到刘勰、钟嵘,再由司空图到严羽、王士禛,最后到王国维,这一条线索基本是循庄子“言不尽意”说的美学、文论史影响来勾勒的。你怎样看待“言不尽意”?<br></li></ul><br><ul><li>制定一个较为可行的本课程学习计划。<br></li></ul><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开电大课程编号01544文论专题形考任务1答案